我是南京某大學(xué)的一名外籍教員,也就是大家眼中的”老外 ”。在南京這個美麗且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大都市工作已有數(shù)年。在我的感覺中,南京的文化主要是停留在書籍、媒體報道和人們的講述中,可見的部分實在少之又少,要靠在人們大腦的拼圖中才能得意完善。
今天去上海,在南站候車大廳所見讓我眼前一亮,候車大廳中央的一組雕塑作品,讓我感動莫名。
回到住處,決定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,我想表達(dá)一下一位老外對這個文化策劃的見解。
很久以來,我印象里的南京文化,大多是要在書籍里去尋找的,街市的喧鬧和隨處可見的大工地,很難讓人感覺到歷史留下的文化蹤跡。我去過中國的一些城市,如古城西安,江南杭州等。如果把南京和這兩個城市作個直觀比較的話,我以為,可以把她們的特征分為三類,那就是:西安的歷史是用來看的,杭州的歷史是用來聽的,南京的歷史是要在圖書館里找的。
行走在西安,隨處可見古代特色建筑博物館、美術(shù)館、酒店、火車站、古城墻......到處充斥著盛唐文明和秦文化遺留下來的嫵媚和彪悍痕跡,好像到了另一個國度,令人印象深刻。杭州的美是導(dǎo)游小姐口中對每一座橋,每一處塔和每一棵樹的生動介紹。通過他們的生動講解,每一件事物立刻就變得不同凡響了,仰慕之情油然而生,令人神往。南京的歷史則是要在書籍中找的。很多人會和你說起關(guān)于夫子廟、李香君、王導(dǎo)、謝安、中華門的沈萬三和中山陵、總統(tǒng)府建立中華民國的近史,但卻終究只是只言片語,很不完整。不走進(jìn)圖書館怕是難了解原由。
今天在南京站候車大廳里的雕塑展,卻讓我不得不從新認(rèn)識了這座城市,是這位叫東郭的雕塑家?guī)翌I(lǐng)略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悠久、動人的傳奇,講解員對每一件作品都講述了一段優(yōu)美的故事。朱自清及其父親那尊《背影》的雕塑,講述的是發(fā)生在南京浦口火車站的故事,寄托了作者對父子之愛的詮釋!兑粋真實的故事》則講述的是一位齊齊哈爾的女大學(xué)生在鹽城,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而獻(xiàn)出年輕的生命的感人故事!侗搪菖c青螺》的故事則更是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,真希望導(dǎo)演能將這樣煽情的故事拍成電影,將這樣凄美的博愛故事廣為傳播。雕塑作品《陶爸爸》,作者用了極簡約的技巧,將陶行知和孩子們的“父子”之情生動地展現(xiàn)給我們。這個作品觸動了我心中最柔軟的神經(jīng),我被深深地震撼著,感動著。以至于回來后,仍有再去看看的沖動。
這一刻,我方才明白,為什么在別人眼中南京這座城市有被稱為“博愛之都”的根源。正因為有了這樣一些知識分子,對中華優(yōu)秀文化如此強烈的熱愛與堅守,才成就了南京這樣的博愛之都、文化之都。正像那只高高豎起的金色大拇指雕塑,用形象總結(jié)了“天下文樞”——南京的精深博大與《獨領(lǐng)風(fēng)騷》。
——李約翰